巨车网 首页 资讯 行业 查看内容

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

2013-4-15 18:25| 发布者: 巨车网| 查看: 1666| 评论: 0|来自: 大众网

摘要:   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、发达国家需求减缓、缺乏创新等挑战。13日各界人士齐聚2013“哈佛中国论坛”为中国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。  专家认为,中国制造业要想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, ...

  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、发达国家需求减缓、缺乏创新等挑战。13日各界人士齐聚2013“哈佛中国论坛”为中国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。

  专家认为,中国制造业要想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,加强创新、品牌管理以及培养企业家精神是主要途径,政策制定者应把一些职能交给市场并加强建设软性基础设施。

  升级势在必行

  与会专家认为,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诸多困难,这表明已到了不升级换代就无法可持续发展的阶段。

 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表示,中国制造业的困难主要来源于两方面,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、用地日益紧张、附加值低等;外因方面,发达国家遭遇金融危机,需求低迷,外企转移工厂到越南等国。因此,中国制造业应向“微笑曲线”的两端移动,即由单纯加工向设计和销售领域发展。

  谈到转型升级,被提及最多的就是“创新”二字。乔依德说,企业要处理好主动创新和被动创新的平衡,主动创新意味着风险高但收益大,企业也可以选择被动创新,通过兼并获得产品升级的关键技术,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可以购买一些国外企业的关键技术。

 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提出,中国制造业企业应提高“造物、造势、造事、造人”的能力,品牌的创新管理非常重要,除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,还应通过优质服务建立良好客户关系,让品牌进入消费者心中是中国制造业应该研究的命题。

  另外,专家还提出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,懂管理、懂技术、懂经营的国际人才是保证未来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。北极光创投基金董事总经理杨磊说,企业创始人塑造了企业的DNA,如果基因不好企业发展就会慢下来,另外还需要企业家对自己从事的行业高度热爱,才能保持经营企业的热情。

  做好软性基础设施建设

  政府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成为热议话题。来自南开大学的葛顺奇认为,中国过去通过自上而下的开放,政策制定者设计好开放措施,通过招商引资、开发区建设、优惠政策等使中国制造业参与了国际分工,做大了中国经济,现在中国制造业需要自下而上的微观推动力做强中国经济,争取国际分工中的有利角色。

  乔依德说,政府应处理好与企业的边界,要谨慎对待产业政策,企业能完成的应该由企业完成。政府的职能应该因时而异、因地而异。遇到危机时,政府可以加强干预。

  此外,他建议政府应做好一些软性基础设施建设,比如法制建设、知识产权保护、教育制度等。创新方面,政府可以起到组织协调攻克通用关键技术的作用,中国制造业有很多短板,比如制造发动机、压缩机技术需要长期大量投资,政府可以组织协调企业一起投入资金并一起分享成果。

  把握未来机遇

  与会专家表示,虽然困难多也应看到中国制造业的机遇和优势。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谢祖墀说,虽然由于劳动力成本提升,一部分国外制造业企业离开中国,但与科技有关的一些制造业其实并没有离开中国,中国还是在吸引投资者在中国投资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,因为过去的发展已形成“集群效应”,制造业往往不只是一家工厂两家工厂,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建立,集群效应已成为中国制造业最强竞争力。

  谢祖墀指出,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呈二元发展结构,包括规模较小但活跃的民营企业和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。他认为,中国的未来将依赖于民营企业发展,主要创新将来源于民营企业,因其具有内部积极性,如果这些企业的领导者有这种决心,将会很有发展机会。

  对于近期热议的美国制造业回流问题,乔依德表示,回流现象虽然存在,但大规模回流不太可能,回流并不是主流。乔依德认为,第一,中国制造业还会继续发展,中国已拥有一定的人力资源,包括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等;第二,中国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好发展,包括物流和基础设施;第三,劳动力成本升高说明收入增高,导致市场扩大。

  乔依德说,从历史经验看,日本和韩国都经历过从代工加工贸易到简单设备制造,再到实现自主品牌的过程,相信中国也会走这样的路,也会取得成功。


鲜花

握手

路过

雷人

鸡蛋

最新评论